最近很多人关心《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叙述手法」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叙述手法」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柏拉图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和空洞的说教比起来,大概没有人不喜欢故事,尤其还是个好听的故事。

要想写出好故事并非易事,光有好的文笔是这这不够的,它得先有一副结实的骨架,才能把其余讨喜的字词血肉悬挂其上。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就是专为想讲好故事的严肃作者准备的一本入门级教科书。

作者克里斯·赛克斯是 牛津大学创意写作讲师,具有三十多年的丰富写作实战经验 。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小说创作技法,从情节和结构两方面入手,针对小说的要素、人物、逻辑、布局逐一讲解,带领读者理清写作脉络,规避写作雷区,助力大家快速掌握小说写作技巧。

下面,我们不妨一睹为快。

1.开头,扣人心弦

克里斯·赛克斯在介绍写作模式时,建议以场景开始,使读者径直投入行动使其能戏剧化传达信息作为故事开篇。

无独有偶,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就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悉尼奥运会前夕,中国奥委会施行了严格的兴奋剂检测程序,很多运动员因为血检不合格不能参赛。

中央4套大概是这样报道的:几点某人召开了个什么会,强调宁可牺牲成绩,也要一次干干净净的奥运会。”

与之相对比的澳大利亚电视台,则在新闻画面中播放了一个运动员正在宿舍里收拾东西,报道内容是:“中国的运动员×××正在收拾行李,但他不是去参加悉尼奥运会,而是要回他的老家。”

画外音接着说:“×××昨天得到通知,他的血检结果不合格,不能参加悉尼奥运会了。我相信他的对手都会松口气,因为他是金牌的有力竞争者。”

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使白岩松感慨道:传播,归根到底还是给别人讲个好故事。

如何把一件事情有声有色讲出来,尤其是现在快节奏的时代,传统的5W法,这样平淡的开篇,已经完全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了。新闻报道如此,故事写作更是如此。

克里斯·赛克斯在书中反复强调:要运用更多的技术要素营造氛围以及人物感、空间感,从感觉写起是故事交代的理想手段。

2.漏洞,谨慎对侍

作者提出“保持情节的逻辑稳固和连贯,对于创建恰当的因果关系和情节线至关重要。”

破坏连贯性的缺口或矛盾之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节漏洞。

平台上经常有人讨论某部影片的bug,其实就是它的某些情节经不起推敲。乍一看好象没什么问题,审慎思考后就会发现它的缺陷。

其具体表现是人物说话处事完全不符合本身性格,或故事前后有矛盾之处。

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根据漏洞发现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如果早些发现,可以重写,或者在中间人物对话中增加一两句对白,来解释不合逻辑或是无意的说法。

但作者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在规划和写作过程中就对情节进行检验。

对偏离了原计划的地方,在审查逻辑时如果不满意就直接删除,如果喜欢这些新的提议,就做出适当调整把它纳入其中,并努力修改前后内容使之恰当连贯。

编排,比例恰当

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一书中,作者以页数为横轴,气氛紧张度为纵轴,通过十来张图表分析了故事的各种比例结构对读者的吸引程度。

其中读者最喜欢的、结构最和谐优雅的是具有海浪形式的故事模式。即故事紧张度在达到顶峰前逐渐增强,然后爆发,逐渐回落直到冲突解开。简单地说,就是故事的主要环节应该是行动和紧张度一直上升至高潮,然后故事再逐渐走向结尾。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笔墨着力需要合理分配。就像冲兑奶粉,如果全是奶粉就太浓了,如果全用水则是假冒伪劣。只有调配到合适的比例,奶粉才最好喝。

克里斯·赛克斯同时又贴心指出:“这个调配比例过程,对初学写作的人而言,没必要一步到位。即使暂时调配得不合适,也不用懊恼,而应将其视作写作的礼物。”

如同本书中他介绍如何创作好故事提供了大量的策略和练习一样,初学者也可以将字词写到纸上,在初稿中反复琢磨、增添删除、编辑移动和修改,直到形成一个漂亮的波浪模式。

因为不管观众是否了解,在看电影和戏剧的时候,潜意识里都是在根据作品的比例结构和均衡在进行判断。

所以在进行创作时,也必须将适当的比例分配作为一个重点环节来进行故事的谋篇布局。

写在最后

好故事的开头扣人心弦,结尾激动人心,它的内容触动人心,引人深思。但真正能写出比例恰当,逻辑严谨的好故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研读《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情节和结构》一书,故事写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作品也会更加完善。故事写作技巧、策略和练习,此书在手,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