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消愁小说」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消愁小说」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隔了很久才更新这一期的文学分享会,因为我在等我的短篇小说集写完,我的计划是读书和创作相互促进。今天讨论的这本书叫做《你好,忧愁》,是法国女作家萨冈十八岁写的处女作,这本书成了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我们知道很多畅销书未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时代造就的,但也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本身也具有通俗的一面。今天借这个就想顺便谈一下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之间的关系。

《你好,忧愁》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那时二战刚结束,固有的秩序与价值体系在现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里轰然崩塌,在颓败的废墟中只剩下茫然无措、放荡不羁和空洞的期待,萨冈作为二战后西方世界“叛逆”青年的代表,《你好,忧愁》的出现准确地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态,于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萨冈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战后法国的青春代言人。

这本篇幅不长的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17岁的女孩,叛逆、任性。她和同样浪荡性格的父亲过着慵懒享乐的生活。有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情人安娜,他们准备结婚。女主角虽然敬佩安娜,但安娜身上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成足在胸的心态令女主角感到惶恐不安,于是她设计让父亲和旧情人爱尔莎旧情复燃,并让安娜看见,导致心灰意冷的安娜黯然离去,路上出现事故撒手人寰。

《你好,忧愁》被人抨击的点在于思想和内容的局限性,例如故事里的姑娘都有一些任性和器张,总是吵吵小架说说小谎,甚至去飙车、泡舞厅并且勾引男人,剧情一般都是野丫头遇上有妇之夫或者花心大少缠着贵妇人,双方情投意合,结果覆水难收。法国文学评论界也有这样的看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无法将其归入一流小说的范畴。萨冈小说的取材都局限于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有的人把它看作类似于国内疼痛青春小说的作品,吸引那些沉浸在小资情调的青年。

我其实是很不小资的人,但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这其实就涉及到我的文学观。我觉得文学是不分阶级的,例如我可以不适应或者不认同你的生活方式,但我依然可以喜欢你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的保尔和冬妮娅,一个是布尔什维克、一个是富家小姐,但他们依然能相爱,因为爱也不分阶级。小说里主人公慵懒享乐的生活也很有意思,萨冈把每个人的心理细致入微而从容不迫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体验不同人的喜怒哀乐。

有的人诟病萨冈缺乏思想上的丰富与深刻,但我认为好作品就是各有各的好,不是说它们要满足同样的标准。比如俄国的二陀给人的感觉就是灵魂的震撼,有的现代派作品则用夸张、象征的方式给人奇诡的印象,那《你好,忧愁》则流畅而优美。要是萨冈不这样慵懒和纯粹,或者要是她年纪再大一些,我觉得也不会诞生这样的作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有相似的想法,他说像李煜这样的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如同一条纯净的小溪,保持着天性和本真,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而像曹雪芹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就要多阅世,阅世越多,材料越丰富,如同大海一样海纳百川。VX公众浩:YC-KXJY

对于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之分,我觉得就在于文学性的成分多寡。相比较而言,严肃小说更多地颠覆、超越读者既有的习惯系统,而通俗小说更多地起到消遣作用,在你已有的认知中展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读者自己的感受,是你作为一个读者,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我读书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比如有的作品很畅销,口碑很好,但我如果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因为外界或者权威的评价而无视自己的感受。有的作品是现在我没有欣赏的能力,但是几年后我突然非常喜欢。陶渊明说,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读者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作品让自己会意,至于作品被外界如何评价是次要的。比如一个名不经转的作品让你会意了,那它就对你产生了作用,它对你来说就是重要的;如果一个经典作品,你没办法读懂,不能会意,那就算你天天抱着它,它也不属于你。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难以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所以会意便成为了一件愈加奢侈的事了。

下一期分享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