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唐伯虎唐寅作品赏析「唐伯虎的代表画作」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唐伯虎唐寅作品赏析「唐伯虎的代表画作」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唐寅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 124.7×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缘与争绯。蜀後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後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 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1937年,张伯驹先生从古玩商郭葆昌那里欲以20万元购买三希之《中秋》、《伯远》两帖,以及李白《上阳台帖》、王时敏《山水图》、蒋廷锡《瑞蔬图》与唐寅《王蜀宫妓图》。无奈因战事,金融封锁,首付6万元后余款不能结清,只得退还二帖,留下包括此图在内的其余四幅书画。后张伯驹先生将此图捐赠给国家,1953年国家文物局拨交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唐寅(唐伯虎)人物仕女画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 临韩熙载夜宴图卷

绢本 31×54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点击另开窗口)

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南唐大臣韩熙载因政治失意而与阁僚、歌伎放纵声色之事,该画对后世人物绘画影响颇大,明清时期多有临本。此卷为明代唐寅的临本并有所改编,是诸多临本中的佳作。唐寅,字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四家”之一。此卷设色鲜丽华贵,笔触精细,尤其是韩熙载的眼神,使我们能窥视到其痛苦、矛盾的内心世界,的确是“传神”之笔。此卷中两处唐寅的书法也为画卷增光添彩。自唐寅绘此卷后,数百年来为收藏者秘不示人,向不见著录,今一“醒”惊天下。


唐寅 陶穀贈詞

台北故宫典藏

画幅描写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的历史故实。陶穀使弱国,态度傲慢,南唐遂令名妓秦蒻兰以色诱之,两人尽一夕之欢,穀填词〈风光好〉相赠留念。作者以芭蕉、奇石与屏风,围囿二人的天地。画中脚翘撩拨琵琶的女子,正是秦蒻兰。男女二人间,烛影摇红,与题识中的「一宿因缘逆旅中」互相呼应。

此作精谨秀丽,画人物、树石芭蕉与杜菫(约活动于1465-1505)风格相类,完成时间当晚于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识之时;依笔墨风格,此幅为唐寅三、四十岁间的作品。


唐寅 陶谷弱兰图

大不列颠博物馆(另开窗口)

唐寅 画班姬团扇 轴

《画班姬团扇》取材自汉班婕妤的〈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榈树下,班姬持扇伫立,庭前复植有蜀葵,点出夏末时令。 幅中画花用没骨法、仕女脸部的三白法,均与杜菫〈玩古图〉极近,据此可追索唐寅的风格源流。另外,由画上方文徵明题识的书体研判,应为文氏四十岁后所作。文与唐同年,故本幅可定为唐寅此际(一五Ο九顷)的作品。


唐寅 牡丹仕女图

纸本设色 125.9×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滋味的画家,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但仕途落魄。二十九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蒙冤入狱。他遭此打击,再也无心为吏。许多昔日向他求诗乞画的座上客,转而将他视若路人。图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扇,左手拈花,体态丰盈,举止安详,头部勾勒精工,晕染匀称,是富贵人家之少妇形象。


(传)唐寅 红叶题诗仕女图

美日艺研所

唐寅 小庭良夜图

唐寅 秋风纨扇图

纸本水墨 77.1×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画家用遒劲飞舞的线条,表现了生动的形象,刻画了一位体态丰盈,举止安详,头部勾勒精工的富贵人家之少妇。画家在画脸、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圆细流丽之笔,而衣裙、腰带、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飘举方折之笔,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的动态美和形体美。虽然用水墨描写,却有丰富的色感,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画上钤有多方收藏印章。


唐寅 吹箫图

绢本设色 164.8×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


唐寅 李端端图

南京博物院藏(点击另开窗口)

传唐寅 维摩说法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 嫦娥执桂图

纸本设色 135.3×58.4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无法显示 抱歉


唐寅 杏花仕女图

纸本设色 142×60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表现一伫立于杏树下的丰盈女子,手捧小鸟,兀自沉思,画上有唐寅的自题诗和多方收藏印章。

唐寅(唐伯虎)山水名品

唐寅 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

唐寅到了晚年,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可谓晚景凄凉。此画为唐寅临摹宋代画家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


明 唐寅 溪山渔隐图卷

绢本设色 30.0×610.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绘松树、丹枫黄叶,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错落于溪岸石间。人物或促膝对酌,曳杖閒步,或凭栏观钓,或吹笛濯足。皴山以披麻融入带水斧劈长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受阳面露白,表现凹凸明暗,富有立体感。绘叶採夹叶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黄,设色明豔。整卷笔精墨妙,意境更好。画卷自题「太平时节英雄懒」,抒发满腔抱负,但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题跋者陆治、程大伦、顾德育、居节多为文徵明门生,另有王宠嘉靖二年春(1523)书跋。

唐寅(1470一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据说唐寅出名后,应酬太多就由老师周臣为其代笔,《溪山鱼隐图》卷则为周臣所作。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纸本水墨 29.5×10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画前后两座茅庵,内有一老者端坐蒲团之上,身着宽袍,双手握于膝上,遥望天空,神态深沉。室内壁无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陈香炉及文房用具。庵后树木掩隐,小溪环绕,古老的石桥横卧,流露无穷古韵。画右如镜的湖水将画面的意境展开,杳无边际,笔简而意远,既有强烈的真实感,又有深远的意境。画尾有作者自题:“苏台唐寅”行书款,钤“唐白虎”朱文方印,画首下角钤“南京解元”朱文长印章。


明 唐寅 守耕图卷

绢本 32.2×99.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事茗图

纸本设色 31.1×10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引首有文征明隶书“事茗”二字,后纸有陆粲于嘉靖乙末写的《事茗辩》一篇。曾经耿嘉祚、清内府收藏。文中读到事茗与客人辩论饮茶的事,事茗姓陈,是书法家王宠的邻友,王宠为唐寅的儿女亲家,故陈氏与唐寅也交往甚多。此图即是以陈氏之名号为图名、并描绘陈氏幽居品茗的情景。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

唐寅(唐伯虎)山水画

唐寅 山路松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峰峦峻峭重迭,山谷间瀑泉曲折隐现,沿著岩壁流泻而下。苍松偃仰盘曲,上有枯藤盘绕。桥上策杖高士仰首倾听松泉声,展现寄兴于山水的高雅情致。山石轮廓以中锋画出,斧劈皴拉长转折线条,运笔灵活流畅。巨章式山水构图,承袭南宋李唐画风,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

款识云:「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吴县知县李经。其在吴县任职三年期间,对邑中文士非常爱重,正德十二年(1517)陞户部主事。唐寅所居桃花坞属吴县辖治,此图应为李经赴京前赠作。


唐寅 步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高士步溪赏景。图中巨峰突兀,杂树成林,枝随风摆,溪水微波,高士于溪畔桥边仰首而望,若有所思,画面清秀中有浓重,柔润中见雄健。


唐寅 骑驴归思图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骑驴旅人。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 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


唐寅 东篱赏菊图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 虚阁晚凉图 四川省博物馆藏

此图远处山峦起伏,泉流折叠于茂林烟雾间。近处浓荫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溪桥流水,意境清幽。盛暑时节,两三老人,在此消暑谈心,乐以忘忧。此幅皴法学刘松年李唐,山石轮廓线转折处不露锋芒,皴点齐下,丰润华滋。作者善于把前人的技法融会贯通,自出新意,自成面貌。


唐寅 西洲话旧图

《西洲话旧图轴》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一片天。”

画中树石矮屋,穿插掩映,前景右侧,枯树斜擎而上,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两人对坐,当是作者与访客「西洲」,惜身分不可考。画中枯树、细枝及稯叶,出现颤笔,然布景剪裁,仍觉精警动人。画上行书题跋,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依其中识语「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画时间的下限,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即一五一九年。题诗中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


唐寅 钱塘景物图 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七绝并署款:“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唐寅。”钤“□郡”(白文,残,应为“吴郡”二字)、“唐白虎”(朱文)、“学圃堂”(朱文)印。 此作在流传过程中曾经遭受损坏,唐寅题诗的顶端部分“钱”、“寄”、“船”字均为后世所补全。本幅下方二藏印模糊不可辨。 图画崇山栈道,游骑翩翩,草阁游人独坐,江中渔舟游弋。山石、树木取法南宋李唐、夏圭,用笔方硬细峭,刻画精到,点景人物形态自然,风格细秀,显示了作者早年规步南宋“院体”风格的绘画功底。


唐寅 高山奇树图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高山奇树图》是一幅构图雄伟,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此画的前景是巨大的山岩,湍急的溪流从山间流出,几株古木从山间斜倾而出。


唐寅 落霞孤鹜图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柯的遭遇鸣不平。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


唐寅 杏花茅屋图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 春山伴侣图 上海博物馆藏藏

唐寅 湖山一览图 中国美术馆藏

唐寅 松溪访隐图

唐寅 松林扬鞭图 旅顺博物馆

唐寅 草屋蒲团图

唐寅 柴门掩雪图

唐寅 江南农事图轴 台北故宫藏

画面村舍栉比,沃田垂柳交错,田埂河流迂迴,其中穿插舟行过桥。农夫水田插秧,鱼夫撒网捕鱼,舟船泊岸或荡桨持篙、肩挑行囊,点景人物熙攘往来,描写江南繁荣景象。

此轴景物繁複,溪流蜿蜒上升贯穿画面,两岸配置林木屋舍和稻田,背景是远山,清楚交代空间深度。其笔若游丝,细腻生动。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三十六岁,曾作〈南游图〉(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赠送琴师杨季静,笔墨与本作有不少相通之处,故推测此轴可能也绘成于此期。


唐寅 溪竹风柯图

唐寅 梅花图 纸本墨笔

96×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以枯笔焦墨画梅花枝干,皴擦纹理,表现梅枝苍劲虬曲的姿态;以浓淡相间的水墨点画花朵,以谨细之笔画出花蕊,笔法刚健清逸,表现出梅花清丽脱俗的风貌。画面中间的梅花风姿绰约,右上的题诗洒脱清秀,左下的印章工稳典雅,三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唐寅 古木幽篁图

唐寅 沛台实景图页

绢本水墨 26.2×2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作者自题并书七言律诗一首:“正德丙寅,奉陪大塚宰太原老先生登歌風台,謹和感古佳韻並圖其實景,呈茂化學士請教。唐寅。‘此地曾經王輦巡,比鄰爭睹帝王身。世隨邑改井猶存,碑勒風歌字失真。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钤“唐居士”。另有安岐、吴璵等人收藏印记。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

唐寅 绘图手卷

明 唐寅 秋山高士图卷

水墨淡彩绢本 28.6×232.4厘米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本幅起首,绘童子拱手侍立,圆凳旁之地面,铺设有席,席上散置纸笔书砚等物。中段出现高士三人,相对畅谈。背景画树石苔草,运笔条畅有力,浓淡交织,极为精采。幅末设石桌,上置瓶炉,另一卷垂挂在地。据唐光跋,原画应有四段,分别临法李公麟、刘松年、马和之、梁楷笔意。顺治七年(1650)因遭火焚,仅馀最后一段法梁楷者。笔致草草,与唐寅《采莲图》卷(1520年作)相近,故归为五十岁以后(1520-1523)所作。


唐寅 浔阳八景图卷

水墨绢本设色 32.4×413.7cm

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寅 落花诗图 旅顺博物馆藏

唐寅 琴士图 卷

水墨淡彩纸本 29.2×197.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 兰亭修禊图卷

唐寅 西山草堂图卷

水墨纸本 31.2×146.3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西山草堂》是唐寅创作的一幅水墨山水风景画作品,该画描绘了暮色朦胧中的山水风光及文人雅士们享受着乡村隐居生活的场景。杜牧的《西山草堂》曰:“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是图正是这一诗意的展现,画心有乾隆题跋。此图山水布局严谨,笔法劲健,画法工整、线条流畅,山水粗中有细,带有北方的奇险,南方的野逸,很好地体现了唐寅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绘画的深厚功力。


唐寅 金昌送别图 21×132cm

唐寅 水村行旅图 绢本设色 31.4×115.2cm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苍松,楼阁临江渡舟。有二人正骑马去渡口,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