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车厘子上的防腐剂吃了对身体有什么伤害「进口车厘子有防腐剂吗」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车厘子上的防腐剂吃了对身体有什么伤害「进口车厘子有防腐剂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车厘子价格腰斩是什么原因?

冬天水果相对稀缺,而南半球正是夏天,大洋彼岸的樱桃正争相结果,红艳的色泽、浪漫的心形,都让人垂涎欲滴。

往年,进口车厘子的价格都要50元以上一斤,甚至七八十元、百元以上的价格也是有的。然而,今年冬天,200多元就能买到一箱10斤的车厘子,很多人在朋友圈“欢呼”,终于实现了“车厘子自由”。

为什么今年车厘子价格这么低,便宜了一半?智利是中国进口车厘子的主要产地,今年智利的车厘子增产30%,水果大丰收,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价格降低。

比如,我们当地盛产荔枝和龙眼,在荔枝龙眼大丰收的年份,价格甚至跌至1、2元一斤,但在减产严重的年份,普通品种也可能升至7、8元一斤。产量对水果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耐储存的车厘子是怎样漂洋过海20多天不坏的?

大部分水果都不耐储存,车厘子更是如此,采摘后几个小时,果肉可能就有所变软,放不了几天,水分流失严重,甚至腐烂。

可我们现在吃的进口车厘子,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地发过来,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通过海运,在海上飘荡了20-40天,到我们手里时,还个个鲜艳欲滴、果肉紧致、口感脆爽,肯定是喷了很多防腐剂吧。

我们以智利车厘子为例,看看一颗小小的车厘子是怎样来到我们面前的。

1、泡冷水澡

果园里,果农将车厘子采摘下来后,要在3-4小时内,把车厘子送到“澡堂”,泡在0-1℃的水里洗冷水澡。泡冷水澡的方式,不仅能使果皮降温,也能使果心温度在短时间内降到4-6℃,这样既能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也能减缓车厘子本身的新陈代谢,相当于让车厘子进入冬眠状态,达到保鲜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为“预冷”。

车厘子泡冷水澡时,会加入一些杀菌剂,一般都是些不影响食用,又容易挥发的酸性液体,相对安全,吃的时候多洗洗就好。

经过预冷处理的车厘子,既能保持鲜艳的颜色、爽脆的口感,又能大大延长储存期。

2、催眠

进口车厘子的包装技术也颇有讲究。一般原装进口的车厘子都是透明塑料袋密封包装,不是抽真空,而是充入特殊的气体。

氧化反应是导致食物新鲜度下降甚至变质的原因之一,保鲜的方法之一就是抗氧化。空气中所含的氧气较多,利于氧化反应,所以,在包装车厘子时,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降低,并提高氮气的含量,又可以进一步抑制车厘子的呼吸作用。

经过这两步特殊处理,再加上冷链运输,原本容易腐烂的车厘子,就变得更易储存了,飘洋过海20多天来到我们面前,也仍然保持足够的新鲜,甚至保鲜期能达到60天。

3、7分熟

当然,尽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提高车厘子的保鲜期,进口车厘子也很难在完全成熟时才采摘,一般都是在7分熟时就采摘下来。

有些水果哪怕采摘后,仍然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逐渐成熟,比如香蕉、芒果、榴莲、柚子等 ,这些水果称为呼吸跃变型水果。而车厘子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水果,也就是说,采摘时是什么滋味就是什么滋味,不会再继续成熟。

其实,进口车厘子的口感是非常甜的,我在法国留学时,每年夏天最喜欢吃的两种水果就是车厘子和甜瓜,2-3欧左右一公斤,便宜不说,还超级甜蜜、超级多汁。

但在国内吃到的车厘子,不管价格多么昂贵,比起在法国时吃的,差距甚远。空运的口感稍微甜些,毕竟运输时间短了许多,几天就能到,可以等车厘子更熟些时再采摘,甜度自然上升些。海运的车厘子虽然价格便宜不少,但味道确实差了很多。

得益于现代的先进处理、包装、储存、运输技术,甚至不需要防腐剂,我们也能吃到千里之外的新鲜水果,但味道和当地的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相比而言,水果的农药残留可能更值得我们关注。

车厘子与樱桃的区别

车厘子是英文cherry的音译,学名叫樱桃。我们中国也有樱桃,但长得和车厘子有天壤之别。

其实,车厘子和中国樱桃都是樱桃,只是品种不同。就像苹果,常见的就有红富士、国光、乔纳金、黄元帅、嘎啦等众多品种,颜色有黄有红有青、口感有脆有粉、味道有甜有酸,但我们不会质疑它们是不是苹果。

樱桃家族也有很多品种,大体上主要分为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毛樱桃这4种。这4种里又细分为很多小品种,比如进口车厘子一般都是欧洲甜樱桃,又细分为桑堤娜、拉宾斯、皇家黎明、甜心、宾、女王、斯基纳……

所以,我们买到的车厘子,有些颜色深得发紫发黑,有的暗红,有的浅红,甚至还有红黄色的品种呢。并不是颜色越深代表车厘子越成熟、越甜,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欧洲甜樱桃大多成心形,颜色艳丽,个头大,果肉紧致脆爽,味道浓,这或许是它能抢去中国樱桃风头的原因之一。

有说中国的樱桃是19世纪时从国外引进的,但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自己本土的樱桃,19世纪引进的樱桃是指欧洲樱桃。

中国樱桃比欧洲甜樱桃个头小得多,小到可以被云莺含在嘴里,所以,也叫“莺桃”、“含桃”。

中国樱桃的形状更偏于球形,味道酸甜,皮薄肉嫩,更不易储存,基本上是现吃现摘。

话说,我第一次吃到樱桃这种水果还是在法国,我曾以为这种水果只有国外才有。但很快,我的东北朋友告诉我,在他的家乡也有很多樱桃,但和法国樱桃不一样,个头小,圆圆的,味道酸甜可口,村里的樱桃树,就是他们这些小伙伴们的童年乐趣。后来,在东北,我终于吃到了土生土长的中国樱桃,颜色粉嫩,水份充足,味道也很不错。

如果说现在吃进口车厘子是经济水平的象征,那么,古人吃樱桃则是荣誉的象征。

唐朝的皇帝甚至把樱桃作为奖品,专门赏赐给进士及第的书生,或是赏给知名的文人墨客。文人们也爱以此来炫耀,常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赞美樱桃。比如,在《全唐诗》中,提及“樱桃”就有94次之多,而更为人熟知的荔枝也才被提到67次。

唐朝的人吃樱桃也很有仪式感,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洗洗就往嘴里塞。《本草纲目》中记载:“盐藏、蜜煎皆可,或同蜜捣作糕食,唐人以酪荐食之。”唐朝人吃樱桃,要洗净、去核,再拌上酸奶一起吃。

车厘子有什么好处?

尽管今年冬天,车厘子的价格腰斩,但仍然属于“贵族”水果,那么,这个高价位能承载相应的营养价值吗?

1、铁

从营养学上分析,车厘子比较突出的营养成分是铁,它的铁含量在各种水果中名列前茅。很多女生喜欢吃樱桃,就是因为听说它含铁量高,能补血。补血和减肥一样,都是女人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但植物中的铁吸引率不是很高,如果真是贫血,想靠车厘子补血恐怕有点难,作为日常饮食辅助尚可。

2、原花青素

它的另一个特色是含有原花青素,就是葡萄里含的那种被做成保健品的成分。原花青素可以转化成花青素,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但葡萄貌似比车厘子便宜许多。

铁和原花青素展现的颜色都比较深,所以,一般含铁丰富或含有原花青素的食物,颜色都比较深。

车厘子和中国樱桃虽不是同一品种,但都是樱桃,作用差不多。《本草纲目》中说,樱桃“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这和营养学的分析大体一致,补血抗氧化,对皮肤确实有好处,人看起来气色红润,可不是“令人好颜色”么。

总的来说,车厘子的身价,主要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以及包装、运输、储存等成本高。

车厘子莫贪吃

任何食物都有不足之处,纵使车厘子有再好的补血养颜的效果,也不是人人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

1、多食生热。

中医认为,樱桃味甘性热,多食发热。古代还有人因贪吃樱桃而亡呢。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一事:有一富贵人家,俩儿子都特别喜欢吃樱桃,每天都得吃上2、3斤樱桃。半月后,老大得肺痿,老二发肺痈,相继病死。肺痿和肺痈都跟肺热有关,只是肺痿为虚热,肺痈为实热。

水果原本可以养人的,但若纵欲贪吃,则物极必反。正如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大诗人邵尧夫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真是至理名言。

古代文人大多是“中医通”,王维也有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樱桃性热,但有法可解,青蔗性寒 ,可解其热。

冬天正是甘蔗上市的季节,临近春节,如果有买樱桃过节的朋友,可以顺便买两根甘蔗,记得要买青色的甘蔗,解热的效果才好哦。

2、原有热病或咳喘的人要注意

樱桃性热,原有热病或咳喘的人,吃樱桃很容易诱发疾病。包括一些感冒发烧、痢疾、皮肤病的人,也最好不吃。《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不宜多食,诸病皆忌,小儿远之”。

虽说每个人对每种食物的接受能力不同,但樱桃的偏性相比其它水果更大,所以,吃的时候还是节制一点。如果去看望病人,尽量不要送樱桃,以免吃出问题,不免有些尴尬。

结语

车厘子和中国樱桃是同一种水果的不同品种,得益于现代高科技,在少用或不用防腐剂、保鲜剂的情况下,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便能大块朵颐。

车厘子和樱桃作用相似,偏性较大,普通人作为日常水果,少量尝尝即可,切莫贪吃。身体不太好的人,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