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书 红楼梦 「红楼梦古书」
最近很多人关心千古奇书 红楼梦 「红楼梦古书」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千古奇书 红楼梦 「红楼梦古书」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 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値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曹雪芹当年将《红楼梦》一书“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之后,曾感慨万端地题写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也就成为“红学”家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究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在他十三四岁时,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他以坚忍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这年除夕,终因贫病交加而离开人世,遗留下来的只有一部未完成的《红楼梦》。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到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同时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从而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里。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这些传抄本,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历年来不断有所发现,至今已有十多种。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高鹗(1738-1815年),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高兰墅集》、《兰望诗抄》、《小月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
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首先,由于有了后四十回而使《红接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其次,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了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八十回的倾向;第三,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待遇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自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上也较前八十回逊色。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