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从三星堆青铜器 天子翰鸡 背后传奇 领略5000年华夏文明的魅力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从三星堆青铜器 天子翰鸡 背后传奇 领略5000年华夏文明的魅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文∣碧水青山0

三星堆出土的“天子翰鸡”青铜器,是典型的家鸡造型,属写实风格,与三星堆其他众多夸张手法的艺术作品而言,这只鸡显得更加亲切接地气。

铜鸡,尾羽丰满,两眼圆睁、引颈仰首,微偏脑袋,各个部分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农家小院的砖块上,正悠闲休憩的公鸡,看见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走过来,就欲蹲欲立地歪斜着脑袋,发出咕咕的叫声,准备孩子靠近时马上离开。



华夏文化流传的习俗中,鸡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

现在就从古蜀国的“天子翰鸡”开始,翻阅古籍文献,解密蜀鸡闻名天下的故事,以及夏商周时代的养鸡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一些习俗。

一、蜀鸡闻名天下(1)家鸡的起源

华夏文化饲养家禽,历史悠久。证考据,大约7000年前就有部落养鸡。

黄帝统一华夏之后,在炎帝“蓺(yì)五谷”的基础上,提倡只要能产生效益的农作物都可以种植。同时鼓励天下人,要敢于创新,驯养鸟兽蚕蛾,增加自己收入(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史记·五帝本纪》)。

中国本土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四大品种,鸡,有蜀、鲁、荆、越诸种。

由于越地人养的鸡,是从楚国引进的(越鸡,荆鸡也),所以古人谈论鸡,大多只提及蜀、鲁、越3种。



(2)蜀鸡招人喜欢

老子的传人——楚国庚桑子说:越地人养的鸡,个体较小,不能孵翱翔苍穹的大鸟下的蛋,鲁地人养的鸡大,就可以(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之矣《庄子·庚桑楚篇》)。

秦汉之际,有人不管庚桑子是谁的学生,说:我发现蜀国老百姓养的鸡,个最大,是大品种鸡。

他们养鸡很讲究,把幼鸡仔叫“雓”(yú),把半大鸡叫僆(liàn)。就这种半大鸡最调皮,好像到了逆反期、有多动症似的,成天用力满天飞,拼命到处跑,一会都安静不下来(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曰僆,绝有力奋《尔雅》)。

曹魏郭义恭说:您老说的是,蜀地老百姓养的鸡的确大。论个头,依我看,就是楚国人养的鸡小(大者蜀,小者荆《广志》)。

西晋司马彪直接否认了鲁鸡比蜀鸡还大,说:越地人养的鸡是小,鲁地人养的鸡,体型大,就像现在蜀地人的鸡一样大。(越鸡,小鸡也。鲁鸡,大鸡,今蜀鸡也)。



司马彪话音未落,郭璞站起来说,要论鸡的大小,蜀鸡的确大,但鲁鸡还是要比蜀鸡大一点(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

郭璞接着说,我知道你们喜欢蜀鸡的原因,蜀鸡漂亮,有王者之气(翰鸡,赤羽),

郭璞提到的“翰鸡”,就是夏商周时期,君王祭祀天地神灵与先祖的专用鸡,史称“天子翰鸡”。

二、鸡与祭祖

夏朝,鸡就已经全面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鸡的画像、图案也广为人知,估计没有经过PS处理。

(1)民族祭祖的演变

《周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

灌尊,是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带领老婆、子孙,在太庙祭祖仪式上,向先祖“献尸”“献酒”时用的装酒器具。

因“尸体”不能喝酒,所以酒就流到地面,称之为“灌”。

“尊”,意思是:贵贱不同,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夏代君王祭祀太庙,专用装酒灌尊,是木质或陶瓷材质,上面都雕刻着鸡的图案,称之为鸡彝

商朝君王用的是圆口平底三足的青铜器斝(jiǎ)尊。

周代君王太庙祭祖专用装酒灌尊,则是黄铜彝尊,有夏朝的鸡彝图案,也有商朝的斝(jiǎ)尊造型。但最明显的“目”字形图案。“目”图案,就是一个个不封闭的方块“口”字,不间断地连在一起,横着或竖着排列的文饰。影视剧中古代门窗就是“目”图案。

夏商周君王向先祖“献尸”,是国君的某一个孙子,表演已经死去了的祖父躺在那里,接受父亲与家族其他所有人的跪拜(孙为王父尸《礼记·祭统》)。

流传到今天,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孙同祖”“孙对祖”的起源。

夏商周举行的“献尸”祭祖环节,在三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不再让孙子表演祖父的“尸体”,演变到今天,我们祭祀或扫墓,向各位先祖献酒,则直接撒向地面。

三、蜀鸡报晓

到了周代,鸡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第一要务,就是打鸣,当闹钟。

居住山野、耕田种地的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住大都市上班的人,就以公鸡报晓为准。只要听见鸡叫,就立即起床漱口洗脸吃早餐,梳头束发系好配饰腰带,穿好得体的工作服上班(万民闻鸡鸣,皆翘首结带正衣裳《易通卦验》)。

(1)听鸡摇铃

不是家家户户都养了公鸡,也不能确保每一只公鸡打鸣的时间完全统一一致。

于是,君王就成立了一个催促大家起床上班的“鸡人”办公室,由他们负责都城的雄鸡报晓。“鸡人”管理的雄鸡,就是当时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天下的标准时间。

每逢有国家大事,国君召开扩大会议,“鸡人”听见雄鸡报晓,就驾着马车,摇着车架上的铜铃,专程负责提醒诸位,起床上班的时间到了(鸡人,掌夜呼旦以嘂(jiào )百官《周礼》)。

“鸡人”的铃,不是铜铃,而是君王的命令。他们转到哪一位官员的家门口,他家的门卫值班室——用帘子围起来的马车,必须拉响铜铃回应,意思是:收到!您放心,我家老爷立即起床,保证上班不迟到。(巾车鸣铃,以和之也)。

除此之外,凡君王召见天下诸侯、会四方贵客;或军队出征、凯旋,或为重要人物举行国葬,以及大型祭祀活动,“鸡人”都负责提醒各位千万别迟到(有司请行事之期,则鸡人告之时)。

(2)与日晷沙漏测试

雄鸡一唱天下白!

雄鸡报晓,表示马上旭日东升万物朝阳。太阳的光芒,汇聚万物生长的精华。鸡鸣之声,是天下最动听悦耳的声音。鸡鸣之时,是大家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最佳时间,天下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东西(鸡之为言佳也,佳而起为人期,莫宝也《春秋说题辞》)。


现在来看一下古代蜀地雄鸡的传奇!

《西京杂记》:成帝时,越巂献长鸣鸡,伺鸡晨,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每鸣则一食顷不绝,长距善斗。

西汉成帝在位期间,蜀地越巂(xī)太守向最高领导进献了一只报晓长鸣雄鸡。有人质疑公鸡报时,说没有仪器标准。于是汉成帝让天司部门的人,当即测试。

第一次实验,让公鸡与按太阳影子测定时刻的仪器——日晷比试,结果丝毫不差;第二次实验,让公鸡与沙漏(漏壶)计时器比试,实验结果依然是丝毫不差。

三百年后,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方时,将越巂划归云南郡。

(3)国际水平的报时

别以为说周代雄鸡报晓,是当时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盲目瞎找民族自豪感。


清代魏源,在介绍西方钟表时,说:中国人用了两千年的日晷、沙漏计时器,并不比西方人的仪器钟表落后(晷刻,不亚西土《海国图志》)。

魏源,就是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但他认为日晷、沙漏不输西洋钟表。

理由,一是中国历算,历朝历代对日食月食、及闰月闰日“不爽杪毫”,二是中国的指南针与晷刻,一研制出来,就被西方人引进,拿去用了几百年(罗针、壶漏,则创自中国而后西行《海国图志》)。

故而,蜀地雄鸡报时,的的确确达到世界级水平。

鸡,晚上寸步难行,白天则精神抖擞,于是古人就赋予鸡有聚集阳气的功能。故而,民间传说中,妖精鬼怪都害怕鸡叫,魑魅魍魉只要一听见鸡叫,都慌慌张张离开人间。

四、鸡牲的演变

鸡人部门,在编公务员一共有6名,领导是县处级干部“下士”;他们的职责是照顾四面八方进献给君王的雄鸡翘楚。用途:一是给京城报时,二是为君王提供鸡牲。


现在古代体裁的小说与电视剧中,常常用牛牲祭祀,这是任性而博取流量的行为,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或者说是昏君暴发户的行为。

(1)牛牲的限制

中华民族是农业文明,牛是农业的根本。

周代,道德仁慈、勤政为民的君王,只有在祭祀五帝时,才用牛牲。而且还担心五帝在天之灵,会怪罪自己放肆任性、奢侈浪费。君王跪拜五帝,还得小心翼翼说明情况:用牛牲,只是为了彰显您老人家崇高无上的地位,只是表达我们晚辈对您的一点心意与崇敬之情。平时我们根本不敢半点怠慢耕田种地的牛,更不敢随意处置牛(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周礼·大司徒》)。

政策虽好,可移风易俗不那么容易,总有一些土豪君侯只要面子、不顾民生。

政策出台了几百年,总有人违反纪律。故而孟子极力反对用牛牲,说:为什么要如此铺张浪费,应该用羊代替牛祭祀太庙,养一头羊,比养一头牛容易得多(牛何之,将以衅钟以羊,易之)。



(2)祭品的选择

古人觉得,狗喜欢半夜活动,阴气太重;鸭子动作不灵活,看上去太愚笨,狗与鸭不适合正规场合的隆重祭祀。所以现在,常常有人说,狗肉上不了正席!

古代祭祀,常用动物是牛、羊、鸡、豕、狗、马。随着时代的发展,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不能乱用牛牲。

农耕文明,马匹本来就少,而且是南北运输主力,也是国防紧俏物资,也不能多用,祭品只能用羊、鸡、猪了。

既然大家觉悟提高了,追求节约的务实精神,不再滥用牛马祭祀。那么养一只羊也不容易啊,于是又有人提议,只用鸡牲祭祀先祖。

有人反对说:你的话有道理,但祭祖不是儿戏。鸡实在是太小了,献送给太庙的先王,礼物太轻,实在拿不出手,不能表达我们对父辈的诚意。


大家又抓耳挠腮思来想去,最后采用折中策略。祭祀先王用羊牲,其他地方的祭祀用鸡牲(衅礼之小者也,故宗庙唯用羊)。

于是规定,天子祭祀太庙,进门的正厅,供奉的是先王以及五代之内的祖先,用羊牲;偏室供奉的是五代以上的祖先,用鸡牲(衅庙以羊,衅门夹室以鸡)。

如此一来,鸡牲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了。

(3)禳衅的流传

周朝,用鸡牲祭祀非常广泛。不论是君王祭天地远祖,还是祀山河神鬼,都需要“鸡人”提供鸡牲(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周礼·鸡人》)。

禳,是指在野外或疆域边界,四面八方漫无目标的祭祀。

理解了禳的含义,就可以明白诸葛亮在五丈原的军营室内,有模有样点灯“禳星”,真正目的不是为续命延寿,而是他临终前,需要一点独立的时间,思考后事如何安排。

衅,是用鸡,或猪羊的血涂抹放久了的装酒祭器,相当于涂上一层油漆,看上去像新的一样。


祭祀先辈,有太庙陵墓;祭祀山神河神,有山有河;而有些神与鬼,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所以禳衅祭拜,用鸡血涂抹的器具装酒,在野外向四方神灵,祈祷消除灾祸、去除邪恶。

类似于今天,中元节七月半在外面烧纸;或孙子病了,长时间没有康复,心急如焚的爷爷奶奶,就进行神药两医,在外面烧纸焚香,祈祷让孩子病情好转。只是今天不再用动物的血涂抹器具装酒。

五、古蜀“天子翰鸡”

前1046年,古蜀国站在周武王姬发的麾下,参加了讨伐帝辛(商纣王)的牧野之战。

(1)凤凰衔书

前1035年,周公旦摄政七年,礼制定完毕、乐编作完成。刚刚建设完工、气势恢宏的都城,出现祥瑞神鸟凤凰,口衔有德之人管理天下的书信,在新落成的王宫庭苑,来回飞舞翱翔。

少年周成王抚琴,创作了《凤凰衔书》之歌:凤凰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

周成王举行盛会,在金碧辉煌的都城会见四海八荒的诸侯来宾。也许是用百鸟朝凤寓意诸侯拱卫天下共主周王,各位诸侯纷纷进献本地独具特色的瑞鸟灵禽。


(2)蜀献“翰鸡”

古蜀,天真地秀,既有高耸摩天的大山庇护、又有星罗棋布的江河滋润,古籍中记载的奇花异草、灵禽瑞兽举不胜举。

蜀地很多漂亮的灵禽玄鸟,被中原王朝指定为祭祀专用(岷山,其鸟多翰鷩(bì)《山海经》)。只是到了周代,统一规定用鸡祭祀。

周成王作《凤凰衔书》之歌,召见四海诸侯,古蜀国进贡了举世瞩目的特产——“翰鸡”。

《周书》曰:成王时,蜀人献文翰者,若皇鸡。

梁州,各部落首领,也纷纷进献,氐羌献鸾鸟;巴人献比翼鸟,方人献孔鸟(方人,即260年后攻破西周都城的犬戎)。

蜀人进献的像凤凰一样艳丽漂亮、强壮威武的漂亮翰鸡。皇鸡,就是神话传说中的雌凤,即凰。

这些玄鸟异禽,到达会场,都受到国宾一般的待遇,全部乘坐装饰豪华的车辆,在都城巡游,接受都城官员百姓的检阅。(载以瑶华之车驾)。



(3)选“翰鸡”的标准

翰鸡,是周天子祭祀天地、神灵与先祖的专用雄鸡!羽毛又长又硬的鸡,样子高贵端庄。选雄鸡当翰鸡的标准,比今天选美还严格。大致条件有:

1、漂亮的纹饰。翰鸡,像雌凤,也称天鸡(翰,天鸡也);

2、赤色,因为周王朝相信火德,红色是吉祥色(翰鸡,赤羽);

3、只是赤色还不行,还有如绸缎锦布一样靓丽花纹(文翰,若彩鸡鸟,有文彩者);

4、个子大,体型修长,身材匀称,看上去有王者之气(翰,长也);

5、羽毛完整。像高大的鲁地斗鸡,像蜀地半大鸡一样活泼,羽毛常常缺损(鲁鸡伏鹄,如蜀雓);

6、像野鸡一样,活力四射,不能像鸭子那样呆头呆脑(文翰者,若臯雉)

7、报时准确,象征信义。鲁地鸡没有蜀地鸡报时精确(鲁鸡之不期)


正是有一系列严格的挑选标准,所以到了汉代,古蜀的翰鸡,就被视作“神鸡”!

(4)为何称“翰鸡”

“翰”,源于《易经·中孚》卦: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翰音登于天”,本意是形容翱翔于无边无际蓝天的大鸟,发出响彻天宇的声音。

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但从五行相克原理看,看似威风八面的声音,只会招来天敌,把自己置于凶险之地。所以,声音越大,越是没有底气,越显得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与用途,是只图虚名而取实祸而已,不能长久。所以《中孚》卦属凶卦。

五行学说,是朴素简单的辩证学说!凶卦也有大用处。君王用翰鸡祭祀,是向先祖神灵保证:我们时时刻刻谨记您孜孜不倦的教诲: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于是,翰鸡是祭祀专用鸡,不能称之为鸡,得叫“翰”,否则就是心不虔诚。

鲲鹏万里,鹰击长空,悄无声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就因为爱慕虚荣,在网络高调嘚瑟,结果给亲人引来灾祸,就是不懂“翰音登于天,贞凶”的原因。

六、古蜀神鸡

周代君王每一次祭祀,都要用漂亮高贵的“翰鸡”。

古籍文献中只要讨论鸡,七谈八谈,最后的着眼点,都逃不出公式化的套路,都以古蜀“翰鸡”结尾。没有一个人提起第二个地方有“翰鸡”,仿佛用其他地方的鸡祭祀先王,就显得不礼貌不孝顺似的。

到了汉代,宛如锦缎靓丽的“翰鸡”,就被流传成了神物“碧鸡”。

这不,汉宣帝刘询也想用蜀地的鸡,祭祀五岳与先祖。

(1)钦差大臣迎碧鸡

刘询,汉武帝废太子刘据之孙,因巫蛊之祸,还是婴儿的刘询就随父母蹲进监狱,成为继周文王姬昌之后,1000多年以来,第一位遭受政治监狱之苦的君王。

生活魔力无限!16岁的刘询被权臣霍光迎请登基称帝。然而傀儡皇帝的生活让人战战兢兢。例如,皇帝在霍光眼里,说换就换。还有刘询在民间娶的青梅竹马的老婆许平君,也是规规矩矩在未央宫办过册封手续的皇后,竟然被霍光家的人给毒杀而死。足见权臣霍光的恐怖。

《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谴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刘询忍气吞声10年,终于扬眉吐气,彻底清除了霍光家族的势力。同时,刘询的执政业绩也是有目共睹。文治,400年汉朝皇帝无人可及。武功,直逼曾祖汉武帝。史称“昭宣中兴”。


前51年春,扳倒权臣两年后的刘询春风得意,出手大方。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亲自到黄河边,祭祀皇天后土。又派人代表自己为天下祈求丰年,祭祀五岳、四海与黄河、长江、雒水、淮水、济水,日、月、四时、蚩尤、黄帝、天神,大兴庙宇。

在天下大祭祀的浓郁氛围下,自然忘不了蜀地的鸡。有人提议,说益州那一个风水宝地,有金马、碧鸡这两种神物。可以招来祭祀各地天神。

刘询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派遣谏大夫王褒持符节,拿着自己盖章签字的介绍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代表自己到蜀地越巂禺同山祭拜神鸡,同时找寻几只回来供自己祭祀。

(2)与神鸡无缘

王褒,蜀郡本地人,才华横溢,任谏议大夫。

王褒接到一个既有工资领,又可以游山玩水的皇差,高高兴兴回家乡。

人算不如天算,还没有踏上故乡的土地,就在路上得了重病,去世了(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汉书·王褒传》)。

大张旗鼓、浩浩荡荡身负皇命、求取神鸡的专员,在路上突然得重病去世,更是给传说中的碧鸡,增添了说不完道不尽的神秘色彩。王褒求碧鸡,也成为经久不衰的遗闻旧事,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供奉神鸡的碧鸡祠,也随之诞生。

于是,后人形容碧鸡,像海神儵(shū)和忽一样,既敏捷又神龙见首不见尾。她外表雍容华贵,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碧鸡儵忽而曜仪《蜀都赋》)。


七、守时守信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既然是礼仪之邦,就不是表面套近乎的假客气,必须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一个人是否懂礼仪,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守时守信守规矩。

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尚书·舜典》)。”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人朝见天子,需要带不同的东西,带的物品必须合法合规,合乎职务地位。

(1)“玉帛”与“鹜鸡”

三皇五帝时期,经商贸易还不发达,通过夏商两朝1000多年的发展,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天下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事产品加工的人群不断壮大。工人、商人成为构成社会的重要群体之一,执政者自然要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之内。

周代规定,如果有全国性的活动,“诸侯执珪,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礼记》)。

现在许多人看见“诸侯执珪”“工商执鸡”,就将一段话解读为社会阶层、地位等级森严的固化。

这种解读,就是一知半解,最多只能说理解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含义。华夏文明,没有如此肤浅的表达!否则中华民族就不会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2)“工商执鸡”

“工商执鸡”的含义是,工人协会与商人协会的领导,如果朝见最高领导人周天子,需要恭恭敬敬带一只色彩靓丽、器宇不凡的雄鸡。

为什么工人与商人必须带鸡才能见天子?

都市开工厂作坊的人,是就需要迎合市场,依据客户需求而改进商品,以追求产品利润为服务宗旨,否则他的加工厂就开不下去。

商人,不搞生产,在天南地北来往穿梭,没有附加值、没有利润更是寸步难行,他们比工人更加注重商品的利润。

见天子、或参加重要祭祀活动,规定要他们带鸡参加,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因利润而生存的工人、为利润而忙碌的商人:你们赚钱没有问题,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守信用、按时完成你们与客户达成的口头协议或书面合同,遵纪守法(鸡取其守时而动《礼记注释》)

(3)人不同负担不同



之所以规定“庶人执鹜,工商执鸡”,除了表示地位等级,与告诫他们守时守信之外,就是考虑到农民、工人与商人是底层普通平头百姓,不能要求他们与诸侯大夫一样,去搞名贵玉器饰品、上好动物皮毛、顶级绸缎锦布才能参加活动。这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以规定农民参会代表,带鸭子(没有鸭子带鸡也行),工人与商人劳动模范带雄鸡参会。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家庭中平时饲养的家禽,不需要绞尽脑汁、劳神费力就可以得到,而且远没有牛羊价值大,不会给他们增加太大的负担(故执鸡鹜与鸡,皆人所畜《礼记注释》)。

理解了“工商执鸡”的三层含义,再回头看周代制定的:不同的人朝见天子带不同的礼物的礼乐制度,就会发现其中也带有统治者人性化管理的魅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魅力,就是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六千年而不间断的根源。

八、宠物、娱乐

古老而悠久的华夏文明中,鸡的作用非常广泛,除了雄鸡报晓、翰鸡祭祀、工商执鸡之外,还养鸡当宠物、斗鸡娱乐游戏等。



(1)宠物真珠鸡

春秋时期,巴蜀人就有将吐绶鸡当宠物饲养的习惯。吐绶鸡,大的,与家鸡差不多;小的,与八哥类似。头部与脸部,如同野鸡一样艳丽漂亮,熠熠生辉的羽色,夹杂着一些黑色。身上黄白的圆点,看上去像珍珠一样,格外引人注目,故而也叫真珠鸡(吐绶鸡,出巴峡山中,人多蓄玩《禽经》)。

(2)赌博的风险

周代,斗鸡游戏很是时尚流行。最有名的是历史故事“季郈浪斗”。

前517年,鲁国贵族季平子、郈(hòu)昭伯二人既是同事又是街坊。两人下了班就在一起斗鸡玩。如果只是玩一玩,也没有什么,只可惜二人动了歪心思不按套路出牌。

季平子在自己的斗鸡翅膀中撒上了芥末粉,不想让对方的鸡啄第二口。郈昭伯则给斗鸡爪上装上锋利的细铜钩。季平子的斗鸡失败,恼羞成怒出兵攻打郈昭伯家,鸡斗瞬间变成了家族战争。(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左传》)。

鲁昭公借机号召各家族出兵,想除掉平日专横跋扈的季平子。

黑压压的军队包围了自己家,季平子求饶说:我认输,愿意放权离开国都、从此隐居山林。

此时,作为一国领导人的鲁昭公,也变成了输干赢尽的赌徒,非要将其灭族。

谁没有一点招人讨厌的把柄在别人手里!鲁昭公赶尽杀绝的态度,让叔孙氏、孟氏家族胆战心惊,如果除掉季平子,像自己这小家族的日子更加难过,所以他们临阵倒戈。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季平子在两家的帮助下反败为胜,郈(hòu)昭伯被灭。鲁昭公流亡齐国、晋国(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左传》)

结尾

思维僵化,创造不出璀璨辉煌举世皆惊的文明!联想单一,创造不出冠绝古今引人入胜的哲理!

华夏文化,无论谈什么,总要附加一些深入浅出的人生哲理。谈鸡也不例外。

西汉韩婴总结了夏商周时期有关鸡的文化,鸡早已被附上了让人羡慕追求的“五德”,即文、武、勇、仁、信。

《韩诗外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有人妄自菲薄,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说这种话的人从来没有深入读懂一篇古籍文献。例如,鲁昭公成为千古笑柄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圣人商汤网开一面的道理。

还有“诸侯执珪”“工商执鸡”,不仅仅是地位等级;还有做人守规矩、讲诚信的行为准则;以及管理不同的人,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而制定政策,谁能承担什么样的负担,不能一刀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与中华文明相提并论。

创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国,是夏朝分封的诸侯国,不服商王管,不被周朝辖!在商周两朝13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百折不挠的古蜀人另辟蹊径,在另一条道路上发展,但从来没有与中原文化切割开来。

仔细探究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其实并不神秘。例如古蜀国“天子翰鸡”背后的习俗与文化,其实早已在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意识之中扎根传承。